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央视报道我校商澎教授团队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3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2024年4月30日下午5时46分,酒泉东风着陆场再一次迎来了从太空出差回来的中国航天员,神舟十七号乘组安全落地。我校生命学院商澎教授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在空间站开展研究的成骨细胞实验样品随航天员一起返回地面。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对该项工作进展情况了报道。

当天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科学实验样品交付情况。报道如下:


今天(5月1日)凌晨,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地面的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交付给科研人员。样品总重量约31.5公斤,涉及23项科学实验项目,包括人成骨细胞、蛋白质晶体、种子等32种生命实验样品,以及无容器材料、高温材料和舱外暴露材料等18种材料样品。后续,科研人员将展开进一步研究分析。


央视《焦点访谈》详细报道了我校生命学院商澎教授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团队收到样品的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5月1日凌晨,在北京航天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大楼一楼大厅里灯火通明,20多位科学家在这里等待几个小时前刚刚从太空返回的实验样品。被连夜送到科学家手中的样品共有32份,都是神舟十七号乘组在太空完成的生命科学实验样品。对生命科学实验样品来说,保持低温是关系到样品最后是否还有科研价值的关键,因此每份样品都被层层包裹。

层层包裹下的样品,是否能够满足科学家的需求呢?简短的交接仪式后,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马上对这些实验样品现场拆包、称重、测量温度。

其中,西北工业大学的样品是人成骨细胞,这些细胞在神十七乘组的照料下,在生物技术实验柜中接受太空微重力环境的考验。此次样品取回后,科学家想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变化,寻找人类骨骼在太空里变化的机理。

我校生命学院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副教授呼延霆:“成骨细胞是作为生成骨的作用细胞,在空间环境里,目前基于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成骨细胞的活性是降低的。所以这次想看天上和地下的比较,能否有相通的能够相互验证,针对于航天员的骨质流失,怎么样对抗流失的状态,再就是老龄化骨质流失发生也比较严重,所以对地面的这些特殊人群来说,也是帮他对抗流失的状态。”


据悉,5月1日上午,我校商澎教授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呼延霆副教授、任伟豪博士生在北京交接现场完成样品接收工作后于2日上午顺利返回生命学院实验室。

呼延霆副教授、任伟豪博士生在北京完成样品接收工作

商澎教授团队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样品返回生命学院实验室

我校生命学院商澎教授领导的空间生命科学团队承担的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分别于2023年10月26日和2024年1月17日随神舟十七号飞船和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升空,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两次实验共18件样品本次均随神舟十七号乘组返回。这些细胞在神十七乘组的照料下,在生物技术实验柜中接受太空微重力环境的考验。此次样品取回后,科学家想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变化,寻找人类骨骼在太空里变化的机理。团队将继续在地面实验室对样本进行研究分析。


此外,4月26日央视军事频道《正午国防军事》在神舟十八号发射现场,采访了我校生命学院商澎教授“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团队的杨周岐副研究员。报道内容如下:


在观看发射的人群中,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杨周岐老师心情格外特殊。因为他和他的团队所从事的科研试验样品,也在此次发射任务的飞船当中。

西北工业大学 科学实验项目负责人 杨周岐:

我们最开始是随天舟一号,就有细胞上行做实验,这次是7年之后,我们随着神舟十八号又进行细胞上行,心情确实非常非常激动,对我们整个团队来说也是非常光荣。

据了解,除开展神舟十八号发射场任务外,杨周岐副研究员还加入“神舟十七号返回东风着陆场试验队”,全程参加了着陆场搜救演练,并承担了着陆场返回实验样品的转运交付等工作,确保样品下行后第一时间安全可靠地运抵北京。


近二十年,西北工业大学商澎教授领导的空间生命科学团队一直致力于空间失重环境下骨质流失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围绕空间生物学、航天医学及生物电磁学等前沿方向,开展特殊环境下生物医学研究,在空间骨骼系统健康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基础、临床转化成果,并培养了一批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

(文字:赵珍;审核:马西平、万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