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央视科教频道集中报道我校仿生扑翼无人机、仿蝠鲼柔体潜水器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 来源:航空学院 航海学院 央视科教频道 点击数: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学动物园》栏目“超级仿生”专题节目中我校航空学院教授宋笔锋和航海学院教授潘光分别讲述了西工大不一般的“鸟”和“鱼”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3月2日播出的节目中,宋笔锋教授讲述了团队研制仿生扑翼无人机的过程。他首先以信鸽为例,介绍了信鸽的翼结构和运动形式,以蜂鸟和信天翁为对照,详细介绍了信鸽的臂翼、手翼适中的特征,并介绍了鸟类的基本飞行原理。

随后,宋笔锋教授介绍了发展仿生飞行器的三点原因,并揭秘了鸟类仿生飞行器的三大关键。

最后,宋笔锋教授介绍了团队“信鸽”仿生飞行器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介绍了团队研制的“云鸮”仿生飞行器、“小隼”仿生飞行器以及可悬停仿生飞行器。

详情关注:3小时5分30秒!西工大仿生飞行器再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

近些年来,宋笔锋教授团队始终在仿生扑翼飞行器研制的道路上深耕。此类飞行器质量轻、体积小、噪音弱,通过模仿鸟类等生物扑动翅膀的飞行方式,具有仿生性、隐蔽性和便携性。一般为手抛起飞、滑翔降落,起降不受场地限制,可应用于局地复杂环境隐蔽侦察、应急救援信息获取和野外生物科考等多个领域。



在3月9日的节目中,潘光教授在节目中讲述了西工大人的老朋友“魔鬼鱼”——仿蝠鲼柔体潜水器从研发到应用的故事。

潘光教授首先带领大家了解蝠鲼这一神秘的海洋生物。它拥有宽大的“翅膀”,翼展可达八九米,重达3吨,却能在水下翩翩起舞,扑动着巨大的双翼灵活转弯。

这一特征吸引着科研工作者的注意,潘光教授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从外形、结构和控制三个方面,普及了仿蝠鲼柔体潜水器的设计原理。

通过三维软件对仿蝠鲼机器人三维模型的构建

仿生胸鳍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多个防水电机和柔性骨架组成

控制仿蝠鲼机器人胸鳍模拟神经信号实现节律性运动,

机器人像真鱼一样在实验室游动

潘光教授还讲述了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成功完成深度海试的故事。为了检测仿蝠鲼机器人水下1000米的海洋科考能力,在南海西沙海域,团队科研人员与恶劣的海况对抗,验证仿蝠鲼航行器采集温度、盐度、深度等水文信息,以及相应的水下视频资料,最终完成了全球首例500公斤级仿蝠鲼柔体潜水器的科考实验。

西工大仿蝠鲼柔体潜水器完成深度海试

详情请点击→:魔鬼鱼,1025米,新突破!

潘光教授还透漏,团队目前最新研制的800公斤级样机,装上了更清晰的“眼睛”和更灵敏的“耳朵”,可以让“魔鬼鱼”能在水下“看”得更清、“听”得更远。

从西工大的泳池游入南海深处,团队一共研制了六型十余台仿蝠鲼潜水器样机,国际首创“滑扑一体”概念,突破了5种关键技术,解决了潜水器远航程、长航时与高机动难以兼顾的难题,提高了航行器续航能力与深度耐压能力。目前仿蝠鲼潜水器已在珊瑚礁生态监测、海洋水文/地形地貌大数据采集、海洋牧场监测、隐蔽侦察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应用研究。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西工大的仿蝠鲼柔体潜水器能够实现一跃千里、巡游四海的目标。为海洋探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守护祖国的海洋。

(文字:尚昊阳、何萧玉;审核:赵超、刘朝亚、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