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宋保维: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 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高校力量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2日 来源:《中国电子报》官微 点击数:

2月21日《中国电子报》刊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保维署名文章《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高校力量》。

现将文章登载如下,以飨读者。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的深入学习,让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高校作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对于建设制造强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必须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肩负起推动建设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发挥学科特色优势,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加快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贡献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按照“工科为本、三航当家、信息赋能、融合强校”的科研发展思路,明确“方向—队伍—平台—项目—成果”五位一体的创新链条,推动基础理科“0到1”和工程技术“1到0”的双向发力、上下对齐。学校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与培育,创新国家级科技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体制机制,为提升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原始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条件支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学校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面向行业征集重大工程、重大型号等任务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通过“揭榜挂帅”组织教师团队开展攻关,引导开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学校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创新,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任务,孵化如铂力特、华秦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彰显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西工大模式”。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堪当重任的卓越工程师队伍。高校特别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教育科研优势,加大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西北工业大学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发挥“总师型”人才培养优势,涵养“总师育人文化”,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在工程实践中凝练总结科学问题,从助力大国重器研制的实践中领悟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强化价值引领。学校构建“数理化生+工科”和“工科+数理化生”的基础前沿课程群,将工程问题和科学机理“动半步”对齐,配套建设关键领域特色教材,提升知识供给能力。学校打造“校内导师+行业总师”双导师队伍,“总师+项目+团队”科研实践路径,聘请型号总师组建攻关团队,依托论文选题制定实践计划,承担攻关任务,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校打造校内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基地,严格落实研究生入企时间,督促研究生高质量开展专业实践,实现学校培养为主向工学交替培养转变,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流程再造。学校健全评价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将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等工程实践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面向制造强国建设需要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制度体系,关系国计民生、影响长远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迫切需要高校瞄准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整合传统学科资源,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调整升级学科体系,强化制造强国建设的学科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紧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趋势,适时做好相关传统学科“并转撤”,稳步推动学科动态调整,引领学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与发展,营造良好生态。学校持续巩固提升工科优势和特色,加大三航、3M、3C等学科群建设力度,持续巩固航宇、材料、计算机学科优势地位,不断推进信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信息赋能、数字赋能”,提升解决“卡脖子”问题系统攻关能力,加快标志性应用科技研发成果产出,不断提升服务“三航”等国防工业领域的能力。学校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学科专业,以“智能制造”和“智改数转”为主攻方向,加大对集成电路、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柔性电子、先进设计与制造、新材料等学科方向培育和建设力度,服务支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变革。学校将聚焦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瞄准智能航宇、新概念空天海装备、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关键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产业发展所需学科

建设制造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高校要锚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目标,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发挥基础原创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和广大人才培养的主战场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