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9日,学校召开了2025年暑假务虚会和新学期干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上半年工作,谋篇布局“十五五”发展思路。两天的会议站位高远、主题鲜明、催人奋进,是一次务实高效的大会,更是一次备受鼓舞的大会。将继续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挺膺担当的奋斗姿态、狠抓落实的信心决心,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实干实绩为西工大版“一十百千”的“十五五”发展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乔彩燕:学校新学期干部会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一十百千”十五五发展目标,站位高远,催人奋进。党委统战部将紧密围绕会议部署,积极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积极营造一流文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一是深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价值观引领、事业引领,特别是用军工文化激励科技强国使命,为“天下工大、世界三航”愿景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作用,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团结和带领留学归国人员发挥“生力军”作用,在参政议政、招才引才、国际合作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围绕学校特色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激发统战成员多发奋进之力、多献可行之策;三是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力度,实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131”计划,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加强上下联动,为党外代表人士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为高水平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西工大力量。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吴闻川:在新的发展阶段,“一十百千”发展目标鼓舞斗志、振奋人心。为了高质量实现这一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长远目标,党委学生工作部将全力营造“一流文化”,将追求卓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在管理服务中贯穿“1→0”这个第一性原理的底层思维方式,将“只有做好了才算做了”“三个永远”“三个千方百计”“三个值”体现在具体工作上,让优秀成为习惯、卓越成为自觉,以“一流文化”指引“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校团委书记佘磊磊: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报告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谋得深、抓得准、盯得细,充分契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发展实际,是机构改革、评价改革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再谋划、再动员,为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干劲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团委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暑期务虚会、中层干部会精神,紧扣“127”目标攻坚收官,聚力“一十百千”核心指标实现,坚持“三高”标准,持续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总师育人文化”走深走实,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三大赛”等标志性竞赛牵引工大特色双创模式,着力将科研优势、平台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为学校“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为“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实现贡献青春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甘雪涛:在暑期务虚会、新学期中层干部会上,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做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精准指出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又明确提出务实可行的推进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核心指标突破、学科专业建设、“总师型”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绘就了路线图、夯实了着力点。发展规划处将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以提升政治站位为根本,以创新工作方法为路径,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动力,以加强作风建设为保障,一方面锚定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核心竞争力指标为重要抓手,坚持强特色筑高峰,加强“三航”、无人系统、智能科技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的培育建设,超常布局战略急需学科专业,构建常态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不断打造学科发展新高峰;另一方面聚焦学校发展目标,突出数智赋能导向,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总结、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总结工作,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同时加快办学空间拓展,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升办学条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杨铭:此次务虚会站在贯彻落实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新起点,面向2035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目标,为我们各项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报告明确要以弘扬“总师育人文化”为牵引,以深化学科专业领域改革为抓手,以“一十百千”为目标,按照狠抓落实、追求卓越的要求,扎实推进“十五五”工作。外联工作也要立足这个大局,以团结服务校友有新高度、扩大社会影响有新境界、拓展办学资源有新局面,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深挖一切可以服务于“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要素,争取一切可以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答好“一流工大建设、校友基金工作何为”的答卷。
信息化管理处处长薛静:在新学期干部会上,学习了“一十百千”新目标和“优化学科布局、完善机制体制、创新培养模式”等新任务,深受启发、倍感振奋。面对新目标,按照“做好了才算做了”“三个永远”“三个千方百计”“三个值”的要求,我们要认真思考能为学校贡献什么?如何才能做到“专精特新”?结合国家刚刚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和学校工作实际,我认为信息化部门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要主动成为教育变革的“战略引擎”。我们要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以“人工智能+”为牵引,构建信息化支撑的学科发展新生态;二是以数智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教师数智能力提升为突破,激发教学创新内生动力;四是以数据治理与智能服务为抓手,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五是以安全与伦理为底线,护航教育数字化转型,努力为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贡献信息化力量!
航天学院院长黄攀峰:新学期干部会,认真聆听了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报告。宋校长的报告站位很高,系统全面部署了新学期和“十五五”关于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以及如何加强“总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等,报告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很强,对学院在优化和丰富学科内涵,加强“总师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方向。李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在学校“127目标”即将实现之际,立足“十五五”新发展阶段,提出了“127目标”升级版2.0,报告从五个方面系统阐述实现路径,关键是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核心是抓人才、强特色、筑高峰,并大力加强一流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基础研究氛围,推动“1→0”科研尽快产出重大成效。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振奋人心,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航天学院将以“一十百千”目标为牵引,在落实好“127”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十五五”规划,为早日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贡献航天力量。
机电学院党委书记张映峰:李言荣书记、宋保维校长在务虚会和干部会上的重要报告与讲话,为学校加快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指明了实现方法与路径,站位高远、思考深入。机电学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决策部署。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一十百千”新目标,营造追求卓越的氛围和文化,不断激发全院师生进取意识和高质量干事创业的活力;二是加强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育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特色、筑高峰,围绕航宇制造与微纳制造优势,强化智能制造等交叉方向,形成一批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影响的战略科学家和国家级人才队伍;三是深入推进总师型人才培养,加强与国防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深度,打造具有总师特质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做强学院“中国飞行器总制造师摇篮”品牌。
自动化学院院长李伟林:会议紧扣学校现状,聚焦问题梳理与未来规划,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李言荣书记强调的“一十百千”和“四个凡是”,从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两个维度为学院指出了激活新质发展力的实践路径,学院将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和一流文化建设,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把赓续“哈军工”优良传统作为文化建设核心,持续打造“啸天虎”校园文化品牌。宋保维校长在报告中提出的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要求,启发我们立足一院多科实际和专业特色,聚焦人工智能、低空技术等前沿领域,持续推进与军工院所的深度合作,打造标志性科研成果。学院将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强化内涵发展,为学校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贡献自动化力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晁小荣:暑期务虚会上,聆听了李言荣书记、宋保维校长关于学校“十五五”规划的专题报告。两位领导的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考和布局,又有切实可行的路径和举措,让我们深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十五五”期间,将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总师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坚持理工融合,坚持特色发展,坚持一流标准,重点推进学科专业优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重塑、高效率科研组织重构、高标准管理和服务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学院党委将以追求卓越的工作状态,将党旗深扎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为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管兴华: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报告格局宏大、站位高远,令人深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使命担当意识。随着学校“127”目标的稳步推进,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一十百千”的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更是令人倍感振奋。学院将始终坚持“入主流、上水平、强特色、做贡献”的发展导向,发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不断构筑核心竞争优势,全力推进公共管理学博士点建设,带动应用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实现长足进步。依托学校“三航”特色与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与知识体系,推动育人文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激发师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主动融入学校发展主流与大局,为培养未来“总师型”人才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软件学院院长郑江滨:会议系统指明了优化专业学科设置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工作任务方法,谋划了“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核心要求,为学院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软件学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核心关键指标为牵引,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总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将加大资源整合与配置优化力度,深入推进校所、校企协同合作,构建更加开放融合的育人生态。坚持“引育并举”人才工作方针,一方面强化高水平人才引进,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与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十五五”,学院将以“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为发展准则,以突破关键办学指标为抓手,全面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软件力量。
民航学院党总支书记闫伟:宋保维校长的报告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对标国家战略、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系统谋划。报告中提到以“四个是否”为原则构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我们学院新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和正在申报的一级学科指明了发展方向,深刻揭示了学科建设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内在要求。李言荣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的“一十百千”“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向下深挖一公里的韧劲”,让我们体会到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深刻意识到在低空经济这个全球竞逐的新赛道,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以追求卓越的自觉,抢占发展先机。两份报告相辅相成,既是“作战图”又是“动员令”,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院将以此为指引,全力推动下一步工作走深走实,为胜利完成“127”近期目标,全力攻坚“一十百千”和“十五五”发展目标,早日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党委书记段利兵:此次暑期务虚会、新学期中层干部会是一次凝聚共识、明确目标的重要会议,为全校上下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布局优化、推动“总师型”人才培养、科学制订“十五五”规划指明了前进方向。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将认真对照“一十百千”目标新要求,系统梳理学部在学科布局、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找准“关键点”、打好“主动仗”,积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学部运行机制优化,加强资源整合,凝炼特色研究方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学部更大力量。
柔性电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高建伟: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报告既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也有思路举措方面的周密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柔性电子研究院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回答好“西工大一流、工大何为”。一是以柔性电子学一级学科增列为牵引,持续提升有组织科研能效,强化与“三航”等传统优势学科合作,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积极建设和培育一流科研平台和标志性成果。二是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持续推进“双精驱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精准做好引才育才工作,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三是以“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推进培养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保障等方面改革,持续优化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科研+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
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院长王琦:新学期干部会的召开,意味着新的号角又吹响了。随着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学校自我发展的时代重任与使命坐标更加清晰明确。对于我们研究院来说,也面临着快速成长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光电与智能研究院将以人才和项目为核心抓手,以点带面,用重点突破带动学院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继续强化从1到0的科研理念,积极营造埋头苦干的工作氛围,努力拓展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研究院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有特色的贡献。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辉: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讲话,紧盯“127”目标关键指标,立足学校长远规划和“十五五”发展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明确了工作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举措。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将紧密围绕会议精神,紧扣教育学学科建设这一核心任务,一是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路径,结合学校特色,推动教育学与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为培养“总师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二是加大文科人才引育力度,“精准引才”与“系统育才”双向发力,为学校文科繁荣发展夯实根基、注入动能。三是深耕学科发展,面向国家战略开展有针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学校实现“一十百千”近中期发展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贡献力量。
体育部主任周巍:在学校暑期务虚会与新学期干部会上,校领导关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培育“总师型”人才的部署,为体育部工作指明方向。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体育部将紧扣“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追求卓越”核心要求,把体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局。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强化体育通识课程建设,做好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建设,打造支撑“总师型”人才的身心素质培养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体教融合,依托学校运动会、校园马拉松,“三航杯”等校园体育品牌,强化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坚韧拼搏的“总师”素养,同时推进体育场馆数智化升级,做好体育文化引领,为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做出体育育人贡献。体育部将实干担当,以强体育专业特色、筑体育学科高峰为目标,以体育育人核心竞争力为重要抓手,带动体育教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场馆管理等工作,加强一流体育文化和体育氛围建设,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体育力量。
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报告统揽全局、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深刻阐明学校当前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科学谋划了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描绘了清晰路径。资产公司党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暑假务虚会和新学期中层干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学校部署要求,立足当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工作总基调,践行三个“永远”、三个“千方百计”精神理念,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着眼长远,把单位改革发展放到学校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十百千”近中期奋斗目标上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改革创新,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一流文化”,深化“三项改革”,真抓实干、勇立潮头,为学校“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的尽早实现做好服务支撑。
后勤部党工委委员、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部办公室主任张文刚:暑期务虚会和新学期干部会上李言荣书记和宋保维校长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鼓舞人心,为新学期工作和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后勤部办公室将认真学习书记校长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会议部署要求,一如既往以务实、踏实、朴实的工作作风,在新学期里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稳步有序、高质高效完成。一是要打开格局,将服务于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服务于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作为后勤工作的中心目标。二是要务实肯干,持续聚焦师生急难愁盼,尽早、尽多、尽好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让“冬天的暖气、夏天的空调”等关注度高的问题不再成为师生困扰。三是要勇于担当,直面发展难题,敢于动真碰硬,在学校电力扩容等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前挑重担、打头阵、冲在前,以“三个永远”的精神状态和“四个凡事”的工作标准,在后勤工作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学校早日实现“一十百千”发展目标贡献后勤智慧与力量!
材料学院副教授叶昉: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当前,学校围绕“总师型人才”培养构建了体系化人才培养路线,如何将其与基层工作融合,是产生新成效的关键。作为材料学院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防创新团队的一员,我深知高水平团队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近期,我有幸参与了“超高温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组织申报工作,深刻感受到团队在服务国防、自主创新、迭代创业的艰辛历程与奋斗精神,更加被“为国铸剑”的坚定信念和“总师育人文化”思想深深感动。新的学期,我将结合团队经验进一步凝练西工大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中;将自身奋斗方向与学校“127”目标、“一十百千”新目标全面锚定,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三个永远”的要求,努力拼搏,为双一流学科和学院建设做出贡献。
动力与能源学院航空流体机械系党支部书记施永强: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我深感此次会议吹响了西工大迈向卓越的冲锋号。李言荣书记提出“1、10、100、1000”的“十五五”升级目标,把“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蓝图细化为可量化、可检验、可追责的硬指标,让我们第一次把“世界一流”从口号变成倒计时表。宋保维校长把“总师型”人才培养确立为核心竞争力抓手,以学科交叉、数智赋能、系统能力锻造为突破口,为基层党支部点明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切入口。下一步,航空流体机械系党支部将以“党建+”模式,把青年教师、研究生党员推到国家重大需求一线;对标“凡事追求完美、凡事争取第一”的卓越标准,让党旗在追求卓越的新征程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