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校园动态

致敬科学家精神:《三秦楷模发布厅》宣传发布张卫红院士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0日 点击数: 来源:《三秦楷模发布厅》

今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副校长张卫红受邀参加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科协、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制作的《三秦楷模发布厅》。

本期《三秦楷模发布厅》以“致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通过视频、讲述等多种方式,生动展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房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卫红,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扎根西部、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感人事迹,以此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致敬。

相关节目内容如下:

一克,有多重?大约是一颗纽扣、一根吸管或者一粒花生米的重量,但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一克,对于以吨为计量单位的飞行器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每减轻一克重量,就意味着节约发射成本,提高有效载荷和飞行航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卫红,就是一位给飞行器“瘦身”的顶级专家。

1980年,16岁的张卫红参加高考时第一志愿就报了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被顺利录取。师从中国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西北工业大学杨彭基教授。1991年,张卫红又在比利时列日大学完成了硕博连读,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在比利时、法国进行研究和教学工作。

心怀家乡,感念恩师,国家需要人才,我辈义不容辞!1999年2月,在杨彭基教授的邀请下,张卫红回到了母校西北工业大学。从此扎根在三秦大地,致力于飞行器结构轻量化研究。

为航空航天飞行器减重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要减重又要优化设计,既要提升载荷又不能降低飞行器性能,所以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统筹。面对这一需求,张卫红提出针对飞行器减重的“拓扑优化”技术。

我国发展航空事业其中一个目标,就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大型运输机,但是按照我们国家以前加工飞机大部件的能力,机翼部件最多只能做到10米,然而按照大型运输机的设计要求,机翼大壁板必须接近20米,同时制造误差要控制在0.5毫米以内。如果使用传统的工艺和材质去加工壁板,部件越大越重,就容易出现弯曲变形以及厚度不均的情况,所以减重是必须的。

之后,张卫红带领着团队一头扎进了飞机生产车间,他们和一线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匹配材料、研究工艺、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十几次的迭代,最终攻克了这个难关。

每攻克一个难关,就积累一次宝贵的经验,张卫红和团队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重点应用在我国大飞机、运载火箭、航空发动机等国之重器上。

如今,“西北工业大学空天结构技术创新攻坚教师团队”由张卫红院士领衔,英才云集,济济一堂,他们致力于解决我国航空航天装备研制重大核心问题。团队也被授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特别节目将于5月30日和5月31日分别在陕西卫视及陕西二套播出,届时西工大官方B站等视频平台也将同步播出,敬请关注。

(综自:陕西省科协、陕西卫视《三秦楷模发布厅》、《陕西日报》;整理:王庆;审核: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