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西北工业大学2024年科技工作总结暨表彰会在友谊校区举行。党委书记李言荣出席会议并颁奖,校长宋保维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务副书记程基伟、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维院士、副校长杨益新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张开富主持。
宋保维代表学校、代表李言荣书记,向受到表彰的团队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奋战在科研一线、辛勤付出、攻坚克难的全体师生致以敬意。他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三会”、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对科研工作作了总结和安排,高水平科研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总师型”人才培养的底气。
就做好2025年科研相关工作,宋保维提出要做到六个“再”。一是基础研究再强化。要加强组织力度,提高科研管理效率;要与大院大所合作,找到真正的“0”;要将基础研究与“三航”特色结合起来;要建立2.0版的人才特区,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要加大博士后队伍和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二是系统创新再突破。要创新应用场景,牵引系统设计,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要发挥智库作用,强化各类专家队伍建设;要走进上级机关、走进大院大所、走进科研一线调研学习。三是平台能级再增强。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计划地做好科学谋划;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体制机制改革,将产出贡献与资源配置相结合;要在能力条件建设方面加大力气;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大型仪器设备供应商的合作联系;要推动国际化平台进一步提质增效。四是开放合作再密切。要打破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要强化“校-所-军-企”合作,推动校地合作真正落地,携手做有组织的科研;要加强与港澳、新加坡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科研理念;要重视与校友的合作。五是成果产出再提质。要推动高水平论文再上新台阶;要促进科研成果真转化、真落地;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结研究;要对各类奖项进行统筹布局,分级分类、开放合作、强强联合。六是机制改革再创新。学校-学院-团队科研过程要协同;要出台科研副院长绩效评价办法,强化与组织部门的联动;要进一步完善成果产出激励办法,体现核心竞争力指标;要进一步深化科研诚信和保密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优化岗位评聘、职称评聘以及岗位晋升条件等政策办法。
杨益新为科研创新奖获奖代表、青年科学奖获奖代表颁奖。
黄维为科研建设奖获奖代表颁奖。
李言荣、宋保维为科研成就奖获奖代表颁奖。
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伶以《携手并肩齐奋进众志成城拓新篇》为题,汇报2024年学校科技工作和2025年重点工作。航海学院院长潘光、航空学院副院长李斌、生态环境学院教授王文、航天学院教授代洪华及博士生岳承磊同学依次作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分享。
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和分管科研领导、科研秘书,国家级科技专家、学校国防科技专家组组长和副组长,科研贡献奖励获奖代表,“1→0”项目团队代表、翱翔团队代表、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会议。
(文字:王翠萍;摄影:卢迪;审核:王伶、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