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北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重要指示精神,隆重召开了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进一步明确新“三步走”战略构想。一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启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让我们共同揭晓“2024年度西北工业大学十大新闻”!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建设作出重要指示。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之际发表署名文章强调:“共同办好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培养更多中哈友好事业接班人”。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集体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和关于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贯彻实施意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与哈方合作实验室获批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微小卫星合作计划入选元首外交成果清单,全力推进哈分校建设“从有到优”。中白两国总理见签我校共建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并被纳入外交成果清单。两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二、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学校制定工作方案,组织校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党支部跟进学、党员师生主动学,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两期中层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组织全校中层干部和思政课教师代表集中培训,着力强化政治能力。对标对表中央部署,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精心组织读书班,全体校领导和中层领导干部分为10个组,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条例》。626个师生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多形式、分章节通学《条例》。召开全校警示教育会,党委书记、校长讲授廉洁党课。组织各单位赴警示教育基地等实践研学110余次。加强培训解读,邀请专家专题导学报告。学校典型做法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和教育部“高校党纪学习教育专栏”报道推广。
三、西工大第十四次党代会隆重召开。9月28—29日,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业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会议总结了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分析了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短板,提出了“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和核心内涵,确定了到建校90周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新“三步走”战略构想,提出了今后五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全校师生一致认为这是凝聚共识、团结奋进,继承巩固、创新发展,谋篇布局、动员鼓劲的大会,展现了西工大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强大决心。会后,学校各单位迅速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学习、认真开展研讨,掀起了学习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四、我校牵头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五,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这是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顽强拼搏矢志创新,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年度科技经费超过65亿元,获批亿元级科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数创新高。获批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魏炳波院士团队完成高性能难熔合金样品空间站在轨实验。黄维院士团队在Nature上发文揭示利用加快辐射复合速率显著提高荧光量子效率。邱强、王文团队关于“揭示鹿茸再生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学校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由全球175位提升至133位,年度上升42位。
五、新增国家级人才数量超过110人。学校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在去年增加98位国家级人才基础上,今年新增各类国家级人才111人。学校启动青年教师“百名总师培养工程”,每年选派20位优秀青年教师到重点战略企业顶岗锻炼。张立同院士获得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徐德民院士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何国强荣获秦创原杰出贡献奖。张艳宁、刘家佳当选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周莉、王震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顾军渭获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Morand Lambla成就奖。刘婷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六、西工大学子在全国重要科技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继去年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我校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再获金奖19项(含国际项目6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各赛道金奖13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产业命题赛道金奖6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金奖项目首次覆盖所有赛道。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金奖7项,金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捧得“优胜杯”。在第十八届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6项,总获奖数位列第一。
七、学校大力推动“总师育人文化”走深走实。继去年学校提出西工大“总师育人文化”的特质内涵之后,今年“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本科生招生生源质量继续提高,理工类录取分数线升至全国第17位。全面推动“总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三个一”(本科生在校期间,到延安等地开展一次爱国教育,到国防院所开展一次实习实践,到海外参加一次研学交流),全年2000余人次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7000余人次赴300余家国防院所实践调研、3000余人次出国(境)研学。强化与院企协同推动工程硕博士生联合培养。机电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入选全国一流建设示范学院。范玮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共10人)。《机械原理》(数字教材)入选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创新发展联盟2024年数字教材典型案例(全国本科教材共18部)。4位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学竞赛中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八、我校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评价改革和绩效分配改革。继去年学校提出机构改革“三减”方案之后,今年学校全面实施全员岗位责任制、二级机构单位目标责任制和绩效分配改革,持续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顺利完成“三定一聘”工作,开展新一轮评价改革与绩效分配改革,畅通各类岗位发展通道,进一步提升教职工薪酬水平。全面落实二级单位目标责任制,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干部任期考核实现有机结合。
九、学校有组织开展“1→0”重大工程基础研究。率先提出高校应大力开展“1→0”重大工程基础研究的命题。《中国科学报》《学习时报》头版先后刊登我校署名文章《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解决从 1 到 0 的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重视反向基础攻关》,引起广泛关注。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推进“1→0”重大工程基础研究工作,遴选出11个研究项目,各学院(研究院)联合院所企业纷纷启动“1→0”工程基础研究,引领学校科研范式转变。
十、“为师生办实事”工作取得新进展。继去年实施“为师生办实事”行动计划以来,今年初又制定了十项年度任务清单,围绕美化校园环境、改善运动场地硬件条件、提升就餐环境、改善学生宿舍公共区域环境、设立大病医疗互助/资助基金、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等,累计改造绿地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2.7万平方米、食堂8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原创话剧《大国之蓝》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学校举办第21届体育文化节暨第58届运动会,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获得9项全国冠军,每周央视都有西工大人的奋斗身影。师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风劲帆满图新志,策马扬鞭自奋蹄。2025年全校师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剑,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党委宣传部;审核: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