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5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我校教师张艳宁教授、杨坤德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据初步统计我校本科校友中有5位当选为院士:陈延峰、刘小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宝德、陈勇、黄维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艳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CCF夏培肃奖和宝钢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长期从事天基空间环境监测处理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并与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等40余项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等。

杨坤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重大海洋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型号专家组成员、国家多部委专家等职。长期从事水声物理、水声信号与信息处理、水声系统设计、海上超视距高速传输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0余项课题,担任国家某重大专项海洋声学综合调查7个航次首席科学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友

陈延峰,西工大材料学院1980级铸造工程专业本科、1984级铸造专业硕士、1987级铸造专业博士校友。现任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声学材料新原理探索、声学超材料及声探测器技术应用研究,自主研发出系列低频宽带吸隔声学材料与全频段声探测仪器装备,为国产大飞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特高压变电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形成不对称竞争优势的关键声学材料。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刘小勇,西工大动力与能源学院1987级动力控制工程专业本科、1991级航空发动机专业硕士、1993级航空发动机专业博士校友。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获国家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状、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等。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

孙宝德,西工大材料学院1980级铸造工程专业本科、1987级铸造专业硕士、1990级铸造专业博士校友。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市先进高温材料及其精密成形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苏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助理。长期从事金属材料与凝固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研制、特高压输电重大工程、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等提供了关键金属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

陈勇,西工大航空学院1984级飞机设计专业本科校友。现任中国商飞公司工程总师、中国商飞科技委常委、C909 系列总设计师。长期从事民用喷气飞机领域研究工作,研制中国首款喷气支线飞机C909,实现国产喷气支线飞机首次迈入商业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阶段。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黄维娜,西工大航天学院1986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本科、动力与能源学院1995级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校友。现任中国航发集团专职型号总师、科技委常委,太行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等。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工作,历任多型航空发动机总设计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等。
(出品:党委宣传部,来源:人力资源部、对外联络办公室,整理:王凡华、付怡,图片:各相关单位、西工大新闻网等,审核:张忻、杨铭、马西平、吴闻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