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我校举行2024年学生短期国际交流总结会暨2025年“翱翔四海”寒假项目出征仪式。校党委书记李言荣出席并讲话。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保卫部、校团委、研究生院、教务部、国际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保密处、体育部等单位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各项目带队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副校长岳晓奎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101190449.jpg undefined](/__local/4/5C/7D/E618AA8D23B18D1FEC4B6ED1D12_F3F2C4E9_148066.jpg)
![微信图片_20250101190503.jpg 微信图片_20250101190503.jpg](/__local/3/4A/23/CAA28035238491BD6C82E0C62C3_904C3591_794762.jpg)
国际合作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孔杰汇报了2024年学校学生国际交流整体情况,其中本科生短期出国(境)交流大幅增长,共派出3001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93%,占年度招收学生人数近70%,居全国高校前茅。
![微信图片_20250101190505.jpg undefined](/__local/6/8D/D6/E4D3F0610EF11C3646E8CB15405_CBA05E56_4D11BD.jpg)
航空学院院长索涛、航天学院党委书记黄越、教育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林鑫依次就各自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质量、培养举措与成效、未来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的相关思考规划等情况进行交流汇报。
![微信图片_20250101190506.jpg undefined](/__local/0/60/8C/EFFDAFE13416DFCC343A04DE714_6F4CF282_4BA560.jpg)
2024年“翱翔四海”一等奖获奖队伍代表,铸剑班奥地利实践研学项目、航天学院英国剑桥-莱斯特暑期项目、民航学院澳洲名校暑期访学项目团队代表依次围绕留学经历、参与当地各类特色实践项目等内容,分享个人与团队在国际交流期间突破自我、体验全新人生的精彩故事与成长体悟。
![微信图片_20250101190514.png undefined](/__local/6/CB/8D/715DD0EF8599C4B4C42DC5A3F4D_213AE2AC_FAA289.png)
![1.jpg](/__local/8/97/FD/FE2431AEA8DF98754B00EEFA635_6DDA4FE1_B9904B.jpg)
李言荣为获得2024年“翱翔四海”项目一等奖的8支队伍获奖代表颁奖,并为2025年寒假项目5个主题代表授旗。
![微信图片_20250101190525.jpg undefined](/__local/4/15/0E/F9AE87B6663EF80E09E24D48B23_BB21806A_B9DAC7.jpg)
李言荣在讲话中说,在2024年最后一天召开本次会议既具有总结过去一年,又具有展望新一年的特殊意义。他代表学校和宋保维校长感谢大家过去一年的勤奋努力,并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说,当前学校实施的本科生“三个一”工程,特别是“翱翔四海”项目,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一项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今天我们大学培养的人才到2035年前是否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领导力,结合西工大实践,就是未来能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总师型人才。他说,虽然今天我们的“00后”学生能够平视这个世界,但他们的视野和格局还不够开阔和远大,需要及时打开,因为未来他们要承担起强国建设的责任。所以,在本科阶段组织同学们进行短期国际交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他接着说,大学期间出国(境)交流的目的不是学习知识,主要是打开视野、开阔眼界,培养同学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全球视野和格局。青年学生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合作,只有通过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优秀群体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包容,才能真正提高我们文明互鉴的水平和能力。最后他说,出国(境)学习安全是第一位的,要强化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确保留学过程中的有序和平安!
(文字:白婧熠、陈思危;摄影:司哲;审核:马西平、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