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获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2024年5月18日,“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第三届主席单位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发布了优秀案例机构名单,20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获评优秀案例。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凭借其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辐射引领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和卓越表现,经过自愿申报、通讯评审、专家组现场评审三个阶段的角逐,荣获此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玛丽女王工程学院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西工大全球合作的认可。

(排名不分先后)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并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秀案例评选工作。据统计,我国经教育部批准举办的本科层次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1495个,其中机构为204个(数据截至2023年6月)。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在成立10周年之际,首次对各机构进行社会评价并公开发布,这一创举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为社会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毕业生深造成果斐然

国际舞台屡获殊荣

随着2024届学生毕业季的临近,222名玛丽女王工程学院的准毕业生深造就业态势良好。据统计,他们共收到世界排名前100的国(境)外名校录取通知书超过200份,其中获得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89人次,包括剑桥大学6人、牛津大学2人,帝国理工学院27人次、伦敦大学学院31人次、新加坡国立大学23人次,充分证明了我校玛丽女王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认可。这些卓越的录取成绩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努力和才华,也反映了学校在教育质量、国际化办学和学生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果。

4.jpg

自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创办以来,已成功培育三届共计697名毕业生,其中整体深造率卓越,超过80%。在众多深造的学生中,有285名优秀学子选择了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继续深造,这一比例高达40%以上。同时,另有274人选择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这些出色的录取成果,不仅是学生们辛勤努力与卓越才能的结晶,更是学院在教育质量、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学生全面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体现。

5.jpg

学院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荣获多项创新创业竞赛大奖。近年来,学生在学业发展及创新创业领域均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与实力,他们在国内外各项重要赛事中屡获殊荣,为学院增光添彩。在近五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互联网+”大赛)中,学院本科生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斩获国际金奖7项、银奖5项及铜奖18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的大赛中,我校以7项金奖的优异成绩,荣登“高教主赛道-国际项目”全国高校榜首。玛丽女王工程学院的学生团队独占6项金奖,充分展示了学院学子在国际创新创业舞台上的强大竞争力与卓越风采。

两校深化合作

制度焕然升级

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西北工业大学(NPU)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MUL)深化合作,提出并实施了“国际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方向,并且学院奖学金制度焕新升级,赋能学生多元发展。2023年6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Colin Bailey教授率领代表团访问西北工业大学,宋保维校长与Colin校长进行了会谈,双方深入探讨了两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Colin教授出席了学院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英方学位授予仪式。2024年,两校的合作交流继续深化。1月,Colin校长在上海出席了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并发表了主旨报告。此次参会不仅提高了玛丽女王工程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两校在学院国际化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6.jpg

两校高层频繁的交流互动,有力推动了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学院制定、修订奖学金制度,助力学生海外交流与创新创业。为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023年5月,学院正式增设了“世界名校深造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积极申请世界顶尖高校深造,提升学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该奖学金总额高达400000元/年,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同时,学院还提高了“卓越创新创业团队奖学金”的额度,现已增长至177000元/年,支持学生团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业团队。2024年,学院在奖学金制度上的调整更加精准与有力。学院针对性地调整了“海外实习实践奖学金”的资助标准,将国际交流相关奖学金的总额大幅提高至195万元/年。这意味着,学生们不仅可以获得更为丰厚的资金支持,用于海外实习与实践,还能同时申请学校的其他奖学金,进一步减轻经济压力。学院关注学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奖学金制度,为更多优秀学生提供有力支持。

拓宽国际视野

锻造未来精英

学院“赋能未来”系列项目助力学子跨越国界,拓宽全球视野,自2023年以来,学院积极响应国际化教育趋势,为学生提供与世界顶尖教育资源对话的机会。截至目前,已有40余名教师与203名学生奔赴英国、美国、新加坡、瑞士、芬兰、日本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10所世界名校及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学习。研学项目内容丰富,涵盖了机器学习、材料学、创新创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与青年领导力、HI-TECH卓越人才等方向。通过这一系列的交流学习,帮助学生们不仅深化了专业知识,更拓宽了全球视野,锤炼了专业领域硬实力与国际化软实力。

7.jpg

2024年4月,来自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材料学院的6位学生代表与学院学子深入交流、相互学习,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更深化了两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将继续以“赋能未来”系列项目为纽带,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8.jpg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长期以来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中外两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着力营造“总师育人文化”氛围,推动国际化办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定制了符合中外合作办学需求的进阶式、高水平教师培训,选派教师赴英国、芬兰等国家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国际化水平,为“总师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学院三度荣获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优秀机构称号,并荣获英国商业大奖年度教育合作项目提名奖,连续两届担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主席单位。主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学院的办学成效,办学经验更被多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广泛借鉴,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示范引领者。

9.jpg

此次荣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称号,是对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的再次肯定。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锚定“127”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专业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新时代“总师型”人才培养贡献新动能、书写新篇章!

毕业生校友寄语:

2021届毕业生钟丰璘(目前在剑桥大学深造)说:在QMES学习的4年给我提供了很多展示机会,学院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语言和专业学习氛围,帮助我提升了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对我目前的学习深造和未来职业发展影响深远。

2021届毕业生王婷翌(目前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深造)说:学院的专业相关课程均采取全英文授课方式,中英方教师的国际化思维与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参与各类竞赛项目支持和辅导,引导我们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我在QMES受益匪浅。

2022届毕业生刘新月(目前在帝国理工学院深造)说:学院强调“小组研讨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小组讨论中,我与同学们充分沟通,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我们的学术合作能力。学院会定期组织校内外多位相关领域专家一对一指导创新创业比赛项目,还有学姐学长经验分享,在各个环节为我们指点迷津。

2022届毕业生罗张良(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说:学院对我们在双创项目和竞赛上的支持力度很大,为我们介绍了非常好的项目导师,包括西工大、英方QMUL、德国理工的教授等,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运营指导。学院还设立了项目资助、奖学金等制度,帮助我们把想法转变为现实。

2023届毕业生张弛(目前在伦敦大学学院深造)说: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组织了多次国际交流项目和讲座,我们有机会赴全球多个国家的顶尖名校和国际组织学习交流,这些项目和活动有效开拓了我们的国际视野,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和平台去学习新知识、展示自己。

2023届毕业生屈奕帆(目前在南洋理工大学深造)说:学院组织开展了很多学生活动和学术讲座,引导我们全面发展,不断挖掘和探索自己新的潜力。这些讲座和交流活动涵盖了工程技术、人文社科、职业规划等各种领域的内容,帮助我们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技术,认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未来目标。

(文字:杨烨、赵纯艺、宋佳音、杨粉萍、王乐宇;审核:范晓丽、代富平、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