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央视直播我校航空科普走近大凉山彝族青少年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4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西工大新闻网7月24日电(党委宣传部7月21日,央视新闻推出直播特别节目《青“村”有你》,深度报道了西工大师生“小航模,大梦想”航空科普暑期实践活动,解锁大学生的夏日乡村筑梦计划。在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艺术教育中心及校团委指导下,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生蓝色学堂航空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和航模队的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航空科普活动,为彝族的孩子们播种“航空梦”。

https://pan.baidu.com/s/138y900UklfiXSrYw4SAGMg?pwd=pa34(剪辑版视频下载链接)

当天上午,西北工业大学与喜德县人民政府在思源实验学校举行了航空科普空间捐赠仪式,西工大为航空科普空间捐赠了一套用于后续远程航空科普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及100本航空科普类书籍。同时,捐赠了8架总设计师均为西北工业大学校友的明星飞机模型,包括我国三型军机歼-20、运-20、直-20和两型民机ARJ21、C919。

捐赠仪式上,喜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超深情地表示,感谢西工大为彝族小朋友带来蓝色梦想,希望通过航空科普空间的建设,能够引导孩子们明白人生是有选择的,但是要心怀感恩,通过不竭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党委书记于辉用“一家人”、“工大人”、“追梦人”三个关键词生动总结了实践队此行的缘由和西工大与喜德县的渊源,并鼓励在场的彝族青少年胸怀大局、砥砺前行,未来投身航空事业报效祖国。

捐赠仪式后,西北工业大学学生航空科普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同学们讲授了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航空科普课程《你好,航空器!》和手工实践课程《蝙蝠仿生纸飞机的制作》。志愿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不失时机的设疑互动,让同学们沉浸其中,点燃了同学们对航空知识的学习热情。

科普结束后,全体师生前往学校操场观看了志愿者精彩的“冲浪者”、“守护者”航模飞行特技表演,淅淅沥沥的小雨让航模飞行难度大大增加,但也让志愿者飞手的实力更加被认可,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下午三点,央视新闻《青“村”有你》节目直播了喜德县彝族青少年正在和西工大志愿者一起热火朝天动手实践的过程,总时长二十余分钟。据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陕西省航空学会秘书长钟诚文介绍,实践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生兴趣分成了三大模块,分别是大型航模制作、“雷鸟”飞机模型涂装和初教-6飞机模型制作,制作完成后会让同学们在自己的飞机上面签名并自己放飞。

学生志愿者赵竞元自豪地说:“我们一起制作的这架大航模,是以我们西北工业大学曾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向全世界精彩亮相的无人机为原型,我们希望通过制作这架大航模,让喜德县的孩子们体悟到飞机的魅力与亲自动手制造飞机的无限乐趣。”

学生志愿者蒋欣言向记者介绍到:“我们正在进行初教-6的组装与制作,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自行研制的螺旋桨初级教练机,长期服役于我国空军及地方航校,是中国空军初级教练机主力机型。”

各组制作完成后,在志愿者引导下统一放飞了自己制作或涂装的飞机模型,并选出了每组滞空时间最长的模型颁奖。思源小学五年级学生阿的阿依兴奋地说:“我是我们组的第一名!航模太有趣啦!”

7月22日上午,在前一日活动开展的基础上,钟诚文教授作了《战斗机的前世今生》主题讲座,帮助喜德县的彝族青少年们更深入地学习掌握航空知识。“中国第一架战斗机叫什么名字?”“未来的雷达可以反隐身吗?”……孩子们求知若渴,争先恐后的提问,钟教授都一一耐心作答。

为了回馈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也为了宣传弘扬非遗文化、展示彝族非遗文化的魅力,讲座结束后,喜德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特邀请两位彝族非遗传承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口弦、月琴、马布等彝族器乐演奏,现场掌声雷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凉山之行非常有意义,既能学以致用为彝族的小朋友们送去航空知识,也能学习了解彝族民俗文化。

于辉表示,“小航模,大梦想”既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也是西北工业大学长期开展航空科普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志愿者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数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这次来到喜德县,就是想通过捐建航空科普空间,普及航空知识,制作航模和放飞航模等方式,在大凉山彝族青少年内心深处埋下“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种子。同时,深入了解国家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改变大家对大凉山“贫穷”的刻板印象,为乡村振兴赋能。

(审核: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