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南京工业大学王建浦教授和王娜娜教授团队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全钙钛矿叠层LED器件,并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层间光子循环效应来提升钙钛矿LED的光提取效率,使得叠层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突破45%,再次刷新该领域世界纪录。这一突破为开发高性能钙钛矿LED开辟了全新的途径。11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Tandem Perovskite LEDs through Interlayer Photon Recycling”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发光二极管技术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近年来在照明与显示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随着市场对高品质显示和照明需求的不断提升,开发兼具高亮度、低成本及柔性化特征的新型LED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热点。钙钛矿LED因其兼具可溶液加工、色纯度高、制备成本低等优势备受关注,其性能已逐步接近商业化有机LED水平。目前,商业化有机LED显示屏幕普遍采用叠层器件结构,通过串联多个发光单元,在相同电流密度下实现亮度叠加,已成为提升LED亮度与使用寿命的关键路径。然而,当前叠层钙钛矿LED的外量子效率仍不足10%,甚至远低于单结器件,严重制约其商业化进程。
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团队通过优化连接层结构,实现了叠层器件中高效的电荷注入与平衡。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控钙钛矿发光层的微纳结构,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叠层器件中独特的层间光子循环效应的策略,即一个发光单元产生的光子可被另一钙钛矿层重新吸收并再次发射,从而突破了传统光提取效率的限制。该策略使叠层钙钛矿LED器件效率超越了单结器件效率的简单叠加,实现了“1+1>2”的效果,所制备的LED器件外量子效率达到45.5%,在100 mA cm-2电流密度下仍保持34.5%的高效率,再次创造了钙钛矿LED发光效率的世界纪录。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865-4

(审核:王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