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央视《焦点访谈》重点报道我校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来源:央视《焦点访淡》 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9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发“校馆弦歌 薪火相传”专题报道。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受到重点关注。这也是继被《新闻联播》报道后,我校在一周内连续多次被央视重点关注。节目具体内容如下: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文化的沃土。大学里的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老建筑,见证过往,召唤未来。这些看似静态的物理空间,是流动的精神血脉,浓缩着校史国史,记录着时代变迁,蕴含其中的家国情怀、人文理念、科学精神,为学子们锚定了青春航向。文脉赓续,弦歌不辍。现在正值开学季,我们聚焦几家校馆,探寻历史记忆,感受新时代的青春脉动。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研突破的策源地。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弥足珍贵。西北工业大学校园里有一座独特的“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也是一个大型展览馆,展出的是歼-6、轰-6甲等硬核整机装备。



材料工程专业博士生余鑫作为中心讲解员,已经接待过数万名参观者。在他眼中,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最为亮眼的是“飞天神器”运-20。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余鑫:“运-20是我们国家第一型大型运输机,展现了我国在大国重器方面从无到有的力量。作为一名材料学的博士生,不仅让我了解到一件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更让我看到一架架飞机背后材料在军工领域运用的卓越性。”



西北工业大学被誉为“总师摇篮”。在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中,许多装备的背后都有西工大人的身影。学校近40个科研团队深度参与了航空、航天、航海、兵器、无人系统等领域的研制工作,为阅兵式上的空中梯队所有装备型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背后是几代西工大人追求真理、潜心科技创新的不懈努力。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余鑫:“我深感骄傲自豪。未来我更加有动力继续投身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之中。努力解决国家‘卡脖子’关键技术。”



西工大的这个大型展览馆就是科学精神凝结的产物。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用实物呈现航空、航天、航海科技演进史,将展出五千多组、八千多件展品,涵盖从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近百年来我国航空、航天、航海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科技实物和史料。通过实物展陈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触可感。



西北工业大学博物馆建设筹备处处长李小聪:“博物馆既是承载‘培养未来总师’使命的实物教学课堂,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社会各界对‘三航’领域发展的关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西工大超过40%的毕业生选择投身国防军工单位,越来越多的学子,从这里汲取科学精神和报国理想,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本科新生孟玥:“今年‘九三’阅兵上亮相的许多飞行器背后都有西工大人的身影。作为一名新生,在参观之前我对大学的理解可能更多是完成学业,但是在看到运-20、轰-6样机和东风导弹模型的一刹那,我为祖国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感到无比自豪,我决心继承发扬西工大‘为国铸剑’的精神,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军工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青春。”



(文字:王水、贾瑶、王泠、赵珍;审核: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