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顺利完成为期一个月(7月20日至8月20日)的暑期校园开放日活动。作为学校展示“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特色与军工底蕴的核心窗口,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凭借大国重器展陈、沉浸式科普体验与优质服务,吸引全国各地超40万人次慕名打卡,成为这个夏天最“火”的国防教育与科普地标。


党委书记李言荣在运-20物理样机揭幕期间,要求以“崭新姿态”发挥学校窗口作用,让公众感受西工大魅力。在校园开放高峰期,校长宋保维实地检查预约门禁、综合服务中心、中国航空史临展厅等关键区域,强调“安全是校园开放的重中之重”。副校长詹浩、党委副书记杨晓、副校长张富利多次深入一线,破解场馆建设难题、排除安全隐患,为开放工作“保驾护航”。学校出版社、党委宣传部、党委保卫部、党政办公室、后勤集团、后勤部办公室、校医院、党委学工部、团委等各部门协同奋战,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暑期运营工作已圆满结束。
在校园开放期间,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以“硬核展品+厚重历史”构建沉浸式国防教育场景,让公众直观感受祖国国防实力与其中的西工大贡献。室外展场上,运-20物理样机、轰-6、歼轰-7、歼-8、东风2导弹等大国重器整齐列阵,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星展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顶着40℃高温排队参观,只为近距离感受“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军工精神。



室内临展同样精彩。今年新开放的《中国航空史》临展厅,通过“图文叙事+实物印证”的立体展陈,系统梳理中国航空从古代飞天梦想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涵盖早期国人设计飞机、人民空军成立、航空装备发展及中国飞机谱系图等核心内容。展厅与室外停机坪的实体机型形成联动,构建“历史叙事+实物对照”的展示体系,生动诠释中国航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程与“航空报国”精神,累计吸引40万人次驻足学习,切实履行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职能。



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的支持下,来自航空学院、航天学院、航海学院等的50余名学生志愿者和学生讲解员,成为开放日里的“青春风景线”,累计服务超千小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丰富实践育人平台注入了鲜活力量,成为展现西工大学子风貌的重要窗口。

面对大客流、长时间开放及高温天气等多重挑战,党委保卫部统筹谋划,牵头成立暑期校园开放安全管理专班,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高效完成了南校门建设并如期投入使用,规划了“南校门进、南门东门出”的单向参观流线。在强化长安校区日常管理同时,抽调50名骨干队员构建了校园参观固定岗、巡逻岗、应急岗三级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安防效能,提供咨询指引、失物找寻、医疗协助等暖心服务。


后勤集团积极统筹协调,不畏高温酷暑,以高度的责任感坚守服务一线,为校园开放提供坚实保障。后勤集团新增垃圾投放点9处,洒水作业频次提升至每日6次;持续加强常态化巡查与巡检力度,以细致负责的态度确保开放区域整洁优美;设立餐饮服务点,为来访人员提供便捷高效、营养丰富的餐饮服务,确保大家吃得放心、吃得满意;提前与各运营商沟通协调,安排通信应急车进驻校园,确保开放期间网络畅通、运行流畅。


为了让国防科普更具吸引力与互动性,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创新推出“小航模+大航空”“软实力+硬科技”系列活动。校航模队带来多场航模飞行表演,众多人次现场观看航模腾空、翻转的精彩瞬间,打破静态展览的局限,为科普注入活力;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与师资,开发“航模制作”“机器鱼”“智能车”等优质课程,开设“人人都是飞行家”科普沙龙,千余组家庭参与其中,在趣味互动中激发科技探索热情;“从总师型硬核启蒙”飞行设计工作坊吸引多组家庭参与,通过沉浸式项目制学习,完成飞机从设计到验证的完整闭环,让公众深度感知“总师育人文化”。



作为学校招生宣传的重要载体,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在暑期开放期间接待了20万人次青少年及家长。通过发放招生宣传册、播放学校招生宣传片等方式,将“三航”硬核实力与办学特色具象化呈现。不少参观的高中生表示:“看到运-20和航空史展,更坚定了报考西工大、投身国防事业的梦想!”
此次暑期校园开放不仅让“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更为学校吸引优质生源奠定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建设,加快航空馆、航天馆等室内场馆落地,研发更多“三航”主题科普课程,让国防教育火种持续传递,助力更多青少年种下“未来三航总师”的梦想。

(文字:贾瑶、白婧熠;摄影:出版社、司哲、卢迪等;审核:高大力、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