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一体推进学查改,扎实开展学习教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形成了一些典型做法,我们特开设【作风建设进行时】专栏,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中涌现出的举措和案例,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将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实效,为加快实现“127”发展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产公司、国家大学科技园全面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所确立的目标任务,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工作总基调,践行三个“永远”、三个“千方百计”等精神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服务“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敢担当、敢改革、敢创新的工作作风护航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资产公司党委荣获学校2025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总师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总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国家大学科技园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贯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打造全链条孵化载体,健全全方位服务体系,完善全要素创新生态,着力培养学生“重实践、能担当”的基本素养。上半年,新增入孵学生团队33个、企业15家,开设双创课程2门,赴21个基地调研宣讲,组织创新创业活动25场,牵头组织参加“挑战杯”获省赛特等奖2项,获推荐参加“国创赛”省赛12项。培养了陕西省特支计划人才朱健楠、“西安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项彬、王权涛、王亦晨等一批学生双创人才。

二、先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解困”。国家大学科技园聚焦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敢啃硬骨头,主动揭榜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将全部职务科技成果纳入单列管理,单独设置成果转化职称系列,形成了横向结余经费的出资路径,构建了“三项改革”制度体系,解决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体制机制难。某学院教授感慨:“‘三项改革’用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项改革”作为学校“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受到中央指导组肯定。丁薛祥副总理给予“三项改革”高度评价。
三、提高师生申请知识产权质效,加快培育高价值专利。国家大学科技园更新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业务“一网通办”,极大节约师生办事时间。制定《专利申请前评估实施细则》,提升专利质量和授权率,上半年专利授权率超8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通过专利导航创造了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专利转化应用典型经验做法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国知局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省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

四、开展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三个一”理念,构建全生命周期科创赋能体系,实现成果转化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转一批”从技术成熟度、投资规模、市场准入门槛等多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论证,量身定制转化方案,实现科技成果择优转、精准转。“扶一程”重点加强项目、平台和人才的校企合作,为成果转化提供持续技术支撑,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帮一把”强化投后赋能,运用投行思维帮助企业争取市场订单,为企业提供资源、政策和投融资对接等增值服务。上半年,新增成果转化企业4家,帮助9家企业完成融资超8亿元。

五、加强经营性资产和异地创新机构管理,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资产公司通过增值退出14家企业股权,实现成果转化收益超32亿元,反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在教职工收入、人才待遇等方面支持学校发展。作为异地创新机构的管理部门,按照“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思路落实“真管理”要求。异地创新机构先后获批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以上平台7个,科研经费到款超11亿元,为学校核心指标提升贡献异地增量。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资产公司、国家大学科技园将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永远在一线、永远在状态、永远在前列”,始终践行三个“千方百计”,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学校“127”近期发展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的实现不懈奋斗。
(文字:杜辉;审核:沙治邦、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