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中希跨时空文明对话”研讨会及博物馆美育系列讲座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来源:艺术教育中心 点击数:

7月14日,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的“中希跨时空文明对话:博物馆展览叙事重塑与高校美育创新路径”研讨会及“名家讲堂”博物馆美育系列讲座顺利举行。来自中外博物馆与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博物馆资源开发、高校美育改革与文明传播展开深入交流。

当天上午召开的研讨会以“博物馆展览叙事重塑与高校美育创新路径”为主题,邀请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希腊德莫克瑞托斯国家科研中心、希腊贝纳基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的中外文博机构与高校的专家代表参会。会议由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余书涵主持。



研讨会以“展陈叙事”为核心议题,围绕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希文明比较研究,聚焦高校美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协同机制,探讨如何通过展览内容与策展逻辑的重构,为高校育人体系注入更具场域感与文化厚度的路径支持。我校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张清江在致辞中表示,展览叙事是连接文明与教育的重要桥梁,希望以本次研讨为契机,深化博物馆与高校在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等方面的融合实践。研讨会中,中希多位策展人、教育专家围绕特展策划、叙事结构、公众参与及教育实践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在“展中育人”方面的经验探索与机制反思。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以该馆 “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为例,阐释了叙事结构与展陈美学的融合方式。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策展人康斯坦丁诺斯·帕斯哈利迪斯(Konstantinos Paschalidis)介绍了“看不见的博物馆”项目及其公众教育策略。




希腊贝纳基博物馆古希腊及罗马展厅策展人伊琳妮·帕帕乔治乌(Eirini Papageorgiou)展示了其参与策划的“黄金艺术”希腊珠宝特展的叙事逻辑。




我校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孙小迪则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了高校美育课程如何与博物馆教育形成有效衔接。



在随后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博物馆社会教育、特展叙事逻辑、馆校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向丹对希腊专家的来访表示诚挚感谢,并表示期待进一步深化中希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实现双方师生的双向交流与互访。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史永介绍了当前正在开展的考古视野下中希文明比较研究,未来将积极推进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及希腊专家的联合策展合作。

学校艺术教育中心首席专家刘惠在发言中强调馆校协同的重要价值,并表示未来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希双方的持续合作与深入互鉴。中外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博物馆美育与高校美育融合发展的认识,更让我们看到了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副校长杨益新在总结中强调,学校将依托“博物馆美育基地”建设,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在三方未来合作基础上,促进中希文明对话,打造高校美育与博物馆合作的新范式,推动多元文化互鉴共生。





7月14日下午,博物馆美育系列讲座于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同步举行,分别由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两位资深研究馆员主讲。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研究馆员、金属保护实验室文物与艺术品修复专员玛丽亚·孔塔基(Maria Kontaki)在航空楼A310会议室进行了一场题为《古典的复兴: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金属保护修复实验室的传奇》的演讲。该场讲座由航空学院承办,赵超副书记担任主持。讲座围绕金属文物修复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实践经验与当代探索,带领师生深入了解考古遗产保护背后的科学精神与文化责任。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研究馆员、文物保护修复专员尼科莱塔·卡内拉·克拉多里(Nikoletta Kanella Kladouri)在电工楼100会议室开展了题为《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128年考古工作的历程、方法和案例研究》的讲座。该场讲座由机电学院承办,高峻副书记担任主持。讲座回顾了希腊考古研究的百年历程与典型案例,结合科技考古方法,生动呈现了文物背后的文明脉络。




两场讲座内容丰富、学术性强,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物案例,现场气氛热烈,学生提问踊跃,充分展现了跨文化交流对提升高校美育水平的重要推动作用。

本次活动是我校深化博物馆美育育人、拓展“馆校融合”实践路径的重要举措。作为陕西省中华美育资源建设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学校近年来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等七大文博单位,推动博物馆资源深度嵌入高校课程体系,打造可持续的校馆合作机制,构建具有西工大特色的“大美育”格局。

未来,西北工业大学将持续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与美育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博物馆与高校通识教育的双向赋能。学校将进一步深化馆校协同,拓展“美育+科技”“课程+展览”“课堂+现场”等多元融合路径,不断丰富美育育人实践,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我们期待与更多高校、博物馆及文化机构携手共进,建设更具开放性、创新性、引领性的美育体系,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文字:余书涵;图片:卢迪;审核:马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