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研究生暑期学校】航天学院专家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2日 来源:研究生院 点击数:

一、讲座安排

日期

会议ID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7月4日

602945905

9:00

讲座1.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前沿讲座

岳晓奎

9:30

讲座2.智能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攀峰

10:00

讲座3.航天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罗建军

10:30

讲座4.无人电子战飞行器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关键技术

尉建利

14:30

讲座5.空天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技术现状与前沿

——谈谈对航天专业研究生的认识

校金友

15:30

讲座6.空天飞行器气动设计与非线性多物理场环境特征

徐敏

安效民

16:00

讲座7.空天飞行器智能制导技术

闫晓东

16:30

讲座8.精确制导控制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

杨军

7月5日

169438051

9:00

讲座9.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挑战与进展

刘佩进

9:30

讲座10.运载火箭液体主发动机发展现状、趋势与挑战

刘红军

10:00

讲座11.组合发动机技术发展与挑战

秦飞

14:30

讲座12.智能飞行器控制技术前沿

郭建国

15:00

讲座13.多飞行器协同制导与分布式仿真评估

赵斌

15:30

讲座14.微小卫星设计与应用

黄河

16:00

讲座15.高燃烧效率金属基复合物及其活性调控

严启龙

二、直播方式:腾讯会议

三、主讲人简介:


岳晓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执行院长,国家级人才,主要从事空间智能操控、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总装预研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学报》编委。

讲座内容:上个世纪中叶,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征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航天强国加快了探索宇宙的步伐,在在轨服务、深空探测、空间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讲座将介绍航天发展历程,结合标志性的航天事件,介绍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相关的基础和前沿知识。

黄攀峰,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专家组专家,载人航天应用与服务专家组特邀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空间机器人技术、遥操作技术、航天器智能控制、人机混合智能控制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在宇航领域,机器人与控制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获得国家863计划“十二五”优秀创新团队首席等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技术已成为航天高技术领域发展的新热点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制高点,空间机器人作为开展此项任务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报告将介绍在国家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空间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在轨试验情况;首选阐述了我国“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重大任务中的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制和飞行试验情况;其次,介绍了新型空间绳系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制进展,对空间机器人的难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展望了空间机器人技术在轨服务、载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罗建军,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航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民用航天技术专家组成员,曾任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空间机器人与在轨服务技术、组合导航与制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国防创新特区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研究生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在我国空间站伴随卫星、空间维护技术与科学试验任务、空间机动与操作、空天飞行器等获得了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多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和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

讲座内容:重点介绍航天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概念与内涵,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团队在航天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空间在轨服务与操控技术、空间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其进展。

尉建利,男,1978年8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控制研究所副所长,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3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概念飞行器总体设计,某创新项目飞行器技术负责人,创新特区某重点项目飞行器总体技术负责人。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项。

讲座内容:介绍典型的无人电子战飞行器的用途、性能指标和主要特点,并对该类飞行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对该类飞行器设计主要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式进行分析。

校金友,男,1980年生,陕西蒲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1999-2009年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本硕博。2006年起在西工大航天学院任教。2010-2011年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2014-2016年获德国著名洪堡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空天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结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工信部基础研究项目2项,参与和主持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40余篇,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项。

讲座内容:

1.介绍西工大航天学院飞行器结构设计专业研究方向、重大科研项目、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等。

2.介绍空天飞行器结构中的“卡脖子”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结构技术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3.在西工大航天学院、特别是航天结构专业读研、读博的经验交流。

徐敏,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教授,气动弹性、流固耦合领域专家,空气动力学基础首席教授。主编:《空气动力学基础》《现代计算气动弹性力学》;获得国家教育部二等奖(1987)、航空部科学进步一等奖(1990)、国家教育部三等奖(1995)、航空航天教育科研奖(1998)、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奖(1996)。 主持国家重大工程2项(千万级),国家自然基金2项,其他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

安效民,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实验室访问教授,中国航空学会会员,美国AIAA会员,中国空气动力学高超声速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空天飞行器设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西北工业大学“最满意教师”,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陕西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编写教材3部,编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天科技支撑基金、航空基金等20余项,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多项。

讲座内容:空天飞行器的概念与现状;空天飞行器气动设计与关键技术;空天飞行器非线性多物理场耦合环境特征;空天飞行器多物理场耦合环境预测关键技术;实验室及成果介绍。

闫晓东,1981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得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目前主要从事高超声速再入动力学与制导、高超声速飞行器机动突防与防御拦截、飞行器类脑智能协同技术。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项目、CZ-7型号研制飞行性能仿真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3项。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获得者。目前为宇航学会再入与返回专业委员会委员,航天运载系统联合仿真中心成员,《战术导弹技术》青年编委。

讲座内容:空天飞行器的特征;空天飞行器的制导技术;未来制导技术的发展。

杨军,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晋西防务装备研究院制导弹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1965年8月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长期从事无人机及导弹制导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十五”国家863-705专家组成员,空军专家,总参四部重大工程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航天学会导弹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防御技术》杂志理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编委,《导航定位与授时》杂志编委。被空军、陆航、陆军、航空工业集团、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四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航工业320厂、航天3405厂、南京理工大学、晋西集团等单位聘为特聘专家;参与多项无人机与导弹国防重点工程研制项目,主持“863”、“973”、国防基础预研基金、航天基金、航空基金等多项基础研究课题,为多项国家无人机与导弹国防重点型号专家顾问组成员。

讲座内容:未来战争对精确制导控制技术的需求、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制导控制技术最新发展趋势、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介绍、团队科研情况介绍


刘佩进,男,生于1971年6月湖北省老河口市,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航天动力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秘书长。曾任航天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合作。199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97年获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获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副教授,2007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承担“火箭发动机原理”、“火箭发动机设计”和“燃烧诊断学”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流动、热结构研究和吸气式推进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研究重点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推进剂燃烧精细建模和燃烧调控,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与燃烧组织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防973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出版规划教材1部、专著1部,合作出版教材1部,英文专著1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刘红军,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际宇航联空间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曾获得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中国航天基金奖、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

秦飞,教授,博导,航天学院副院长,工程热物理学会爆震与新型推进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宇航学会动力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卓越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编写专著1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

讲座内容:从飞行器技术发展状况来介绍智能飞行器的控制技术发展,扩展同学们在航空航天领域视野,领略未来智能飞行器技术的魅力。

郭建国,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校第十学位分会副主席,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工大最满意教师。长期从事飞行器精确制导与控制、先进控制理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国防973、国家863等科研项目50余项,编写教材6部,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4项。

讲座内容:从飞行器技术发展状况来介绍智能飞行器的控制技术发展,扩展同学们在航空航天领域视野,领略未来智能飞行器技术的魅力。

赵斌,1986年出生,陕西周至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飞行器精确制导与控制、空间攻防对抗与仿真评估、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装备预先研究等科研项目20余项,编写专著1部,教材2部,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兼任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专家组专家、兵器装备学报青年编委,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

讲座内容:未来作战正在由传统的单一攻防向群体攻防方向发展,给传统的目标信息获取、轨迹规划、制导控制等研究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以群体防御为背景,本次报告将从协同探测、弹道规划、协同制导、分布式仿真及协同效能评估等方面总结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河,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2010年于西北工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获得博士学位。2016.12-2017.12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小卫星及其应用技术,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际联合研究重点项目,民用航天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多个卫星型号工程的论证和研制。先后获得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从全国12万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讲座内容:微小卫星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研制周期短、易于空间组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对地遥感、新技术验证和空间科学研究等领域。本讲座重点介绍微小卫星的特点、设计方法和应用方向,分享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级微小卫星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卫星研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