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学术报告】同济大学李勇研究员学术报告会通知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来源:航海学院 点击数:

人:李勇(研究员)

报告时间:11月26日15:00

报告地点:航海学院230会议室

报告主题:声学超构表面理论及应用研究

报告人简介:

李勇,2013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声学专业。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任副研究员。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法国科学院让·拉穆尔(Jean Lamour)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0月起任职于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受聘青年百人特聘研究员。李勇博士近几年系统开展了基于人工微结构调控声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声学超构表面的理论、器件及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5篇(包含4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1篇Nature Review Materials,9篇Physical Review Applied/B,其中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5篇入选ESI高倍引论文)。研究成果先后多次被美国物理学会(APS)做为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 Suggestion);美国物理联合会(AIP),Phys.org,Physics Buzz,Science Daily等专业物理期刊和科学网站专题报道。论文共被引用2800余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300余次,H因子为23。201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2018年受聘上海电气“C项目”降噪设计首席科学家。授权(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现技术成果专利转化400万元人民币。

报告内容简介:

根据经典声学理论,小尺寸结构难以调控大波长声波,从而给低频声波的调控带来极大的困难。声学超构表面是一种新型的具有亚波长厚度的人工层状结构,通过面内亚波长单元的精细设计可实现对波相位、幅值、传播模式等特性的调控,进而可精准控制声反射、透射及吸收特性。本次报告将从反射型超构表面、透射型超构表面及吸收型超构表面三个方向出发,结合课题组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声学超构表面调控声波的物理机制及其相关应用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构建迷宫结构实现反射声波相位的调控,可突破传统斯涅尔定理形成声聚焦、非衍射声束、非对称传输等特性可控的反射声场。2、通过构建多谐振腔结构可突破变折射率和阻抗匹配间的悖论,在高透射率的基础上自由调控透射相位,实现了自弯曲声束、螺旋声束、非对称声传输等声学现象。3、构建结构厚度小于工作波长千分之五的完美吸声超构表面,突破了传统吸声材料厚度需与吸收波长可比拟的限制;通过合理利用超构表面结构单元之间的耦合作用实现了低频宽带吸声器件,并探索了超构表面在高流速、高声强下等复杂环境下的吸声特性及相关应用研究。声学超构表面由于具有厚度薄、适用性好、易加工、声波调控灵活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对空间要求苛刻的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航海学院

2019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