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西北工业大学第十四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论坛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为使命,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拟定于2025年11月19日至22日举办第十四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翱翔青年学者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年,累计3000余人参加,成功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400余人,成为学校全球引才聚智和国际前沿学术交流的特色品牌。诚邀海内外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共襄盛会、加盟学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主要安排

11月19日:会议报到

11月20日:主论坛

11月21日:分论坛、参观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等

11月22日:陆续离会

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学术规范,自觉践行弘扬科学家精神。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在全球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已经或即将毕业(出站)的博士生、博士后,或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的学者。

3.取得同行专家公认的重要研究成果,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对满足2026年度海外优青等国家级海外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条件的学者、国家重点布局学科领域学者优先支持。

参会流程

1.在线报名

欢迎海内外学者通过网址或扫描以下二维码登录报名系统填报信息。报名网址:https://xgd.cpsserver.com/ProRczp/WebUser/Register.aspx?id=7ef20a47e6764eedb2c3ba01753dafaa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7日。

2.学院审核

对报名学者进行审核并对符合参会条件的学者发送邀请函。

3.申请人确认

报名学者收到邀请函后,与拟参加的分论坛单位取得联系,反馈是否确认来校参会,获取更多参会细节。

主论坛联系方式

联系人:崔老师、韩老师

电 话:+86-029-88460620

邮 箱:rcyj@nwpu.edu.cn

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发展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

2001年进入“985工程”

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

现有学生40000余人,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4700余亩。学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13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前1‰。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

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弘扬“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为特质的总师育人文化,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

学校培养了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无人系统7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涌现出大批型号总师、行业精英、创新创业典型等杰出人才,半数以上的航空领域重大型号总师和副总师为西工大校友,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学校坚持内培外引,师资力量雄厚。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培大人才、外引青字号,强化高端人才引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现汇聚了一支由50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包含全职院士9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域专家、型号总师等国家级专家。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33个。2024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人次。

学校强化科研创新,科技贡献突出。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完善“方向-队伍-平台-项目-成果”五位一体创新链条,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基础理科“0到1”和工程技术“1到0”双向发力、上下对齐,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现牵头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平台,共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0个国家级平台。

学校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原创性成果。“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28项,其中2023年度牵头获国家奖6项,位居全国高校第5;获批千万级项目超300项,科技活动经费超400亿元,其中2024年度超过65亿元。

学校加快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增强。

打通政产学研用链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其中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经验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成果转化企业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支撑了百余项国家重大任务,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学校深化全球拓展,国际声誉快速提升。

深入落实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构建更加开放、更具引领性、更富韧性的全球合作新格局。与300余所海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与TOP200高校合作数量达72所,学校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128位,国际声誉显著提升。学校拥有14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80余位海外知名教授被聘任为我校荣誉学衔,其中15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奋楫扬帆启新程,赓续前行谱新篇。学校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和“一十百千”发展目标,继承巩固、创新发展,笃行实干、追求卓越,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诚挚邀请优秀的您加入西工大,实现事业抱负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