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第三届中国电磁频谱学术大会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8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6月21日,第三届中国电磁频谱学术大会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席、我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杨益新主持。

此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主办,以“跨域协同·电磁赋能”为主题,主要面向空天地海跨域协同应用的态势感知、通导互联等需求,共同探索和推动电磁频谱前沿技术在空天地海领域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尹浩院士、黄维院士,中国工程院马远良院士、杨小牛院士、张平院士、苏东林院士,大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李赞,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副所长孟飞,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副所长廉杰等近千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出席大会。


李言荣首先对第三届中国电磁频谱学术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电磁频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领域之一,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西工大“三航”特色鲜明,学校凝练形成了“工科为本、三航当家、信息赋能、融合强校”的科研发展思路,提出“1→0”的“有中寻根”式的反向基础研究——即从系统整机型号和产品这个“1”中,挖掘出这些系统和产品中的核心基础问题和根技术“0”,最终形成与基础研究“0→1”的上下对齐。


陈英在致辞中表示,电磁频谱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本次大会,充分交流思想、分享洞见,共同探索和推动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发展。


李赞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够汇聚和融合国内电磁频谱领域研究资源,探索和推动电磁频谱领域创新应用,共同续写新时代中国电磁频谱事业发展新篇章。


孟飞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西安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共享“新机遇”、共瞻“新趋势”、共谋“新前景”,为电磁频谱领域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廉杰在致辞中说,期待通过此次大会能够与各兄弟单位一起,聚合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为电磁频谱技术研究提供新思路,把探测和通信技术推向更高水平,为实现我国航天强国目标作出贡献。


大会邀请了尹浩院士、黄维院士、张平院士、苏东林院士和9位专家作主旨报告。

尹浩院士以《高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问题》作报告,他详细介绍了高轨移动通信卫星的发展背景与典型系统应用情况,并深入浅出的阐明了高轨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为我国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黄维院士作题为《铸新质生产力,打造柔性电子强国——厚植根部技术,孵化未来产业》的主旨报告。他从颠覆性创新定义国家未来出发,系统性的介绍了柔性电子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对碳基柔性电子材料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平院士作题为《太赫兹高频段通信》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信道测量与建模、超高频器件、超高速基带处理、超高效组网技术及太赫兹-智能反射面一体化等太赫兹通信关键技术,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苏东林院士作题为《从电路思维到电磁场思维迫在眉睫》的主旨报告,她从电磁场理论的视角,阐述了电磁场思维与电路思维的区别,从剖析智能化时代电磁频谱安全的现实问题入手,分析智能化时代电磁频谱安全技术挑战,提出了智能化时代需要的思维转变与能力提升方向。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陈勇总师,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何元智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李赞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教授,上海卫星技术研究院陈筠力总师,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教授,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未来实验室、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魏宇飞研究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沙明辉领域总师作为报告专家,分享了他们在空天地海电磁频谱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见解,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大会还举办了21场专题论坛及科技成果产品展,百余位空天地海领域的电磁频谱领域专家针对各专业的前沿学术问题进行报告和交流。我校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的组织并作专题报告,展示了我校在电磁频谱领域的研究成果,彰显了我校在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为促进我国电磁频谱学术交流、学科发展、技术创新及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发展贡献了西工大力量。

(文字:薛杨、粟嘉、陈莹;摄影:大会主办方;审核:姚如贵、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