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总师型”人才培养,造就国防军工拔尖创新型人才,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与海军郑和舰开展了“逐深蓝情、铸强国梦”国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登舰参观、座谈交流、联谊互动等环节,师生们近距离感受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国防一线官兵共话科技强军使命,在深蓝海疆的壮阔图景中厚植家国情怀。
登上郑和舰:触摸大国重器,感悟强军担当
4月22日下午,130余名师生代表登上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的郑和舰。在官兵的引导下,大家观摩了舰载装备的操作流程,聆听了舰艇远洋训练的真实故事。来自海洋研究院的一位同学不禁感慨:“站在甲板上,近距离看到雷达系统和舰载武器,我深刻体会到‘国之重器’的分量。未来,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助力海军装备升级!”参观中带队老师叮嘱同学们:“深蓝航程需要科技支撑,更需要青年人才的接力奋斗。希望同学们以‘总师型’人才为目标,将论文写在万里海疆!”

走进纪念馆:回望七下西洋,坚定自信自立
随后,师生们前往郑和公园纪念馆,回望六百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的壮阔航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劈波斩浪,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开展座谈交流:对话国防一线,点燃报国热忱
4月23日上午,郑和舰官兵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师生举行交流座谈会。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万小朋在致辞中表示:“西工大始终以‘三航报国’为使命,此次与郑和舰的‘双向奔赴’,是双拥共建的生动实践,更是总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课。”他向青年学子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信仰为锚,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图;二是以创新为帆,在“航海”领域勇闯“无人区”,破解“卡脖子”难题;三是以奋斗为桨,传承郑和“劈波斩浪、开放协作”的精神,做新时代的“抢滩者”。大连舰艇学院某大队徐健政委高度评价西北工业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特色。他讲到,“尽管军地院校职责各异,但使命同向,培养适应未来战争的人才,打赢未来智能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军地双方通力协作”。海洋研究院院长杨坤德则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研。

随后,校舰双方互赠了纪念品——“歼-20”模型象征空天利剑护苍穹,郑和舰徽寓意犁波踏浪建功勋,共同寄托着“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共同愿景。

在交流环节,郑和舰学员代表分享了舰艇实战化训练的科技应用案例,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报国的多维思考。我校学生代表在交流中则表示:“科技创新必须直面战场需求,我要以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己任,做一名真正的总师型人才!”

举行拔河比赛:军地聚力一绳,青年学子共绘未来
座谈交流结束后,我校学生与郑和舰学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军民拔河友谊赛。参赛学生与舰员同台竞技,呐喊声、助威声响彻赛场。这一刻,不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精神的交融,大家在团结协作中增进友谊,在奋力拼搏中坚定信念。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跨越甲板与校园的协同育人实践,更是一堂沉浸式国防教育思政大课,让学生亲身感受“科技赋能强军”的紧迫性,激发其“为国铸剑”的使命感。未来,太仓智汇港将进一步以“总师育人文化”为引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国防一线的合作,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文字:刘世皎;图片:周军平;审核: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