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2025年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在上海市举行。

开幕式上为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科技工作者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

我校张艳宁教授荣获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张艳宁,女,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和宝钢优秀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和中国体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空间环境探测动态视觉计算理论、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并与航天、航空等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主持研制一系列空间环境探测、黄河环境监测等信息处理系统,并成功完成了产业化应用。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40余项国家级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据了解,中国航天基金会奖是面向航天领域的社会组织科技奖励,旨在奖励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取得创新成就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团队,每年评选一次。2024年度评选中,18人获得“钱学森杰出贡献奖”,3个团队获得“钱学森创新团队奖”,148人获得“航天贡献奖”。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十年前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航天梦”。十年砺剑,星河作证,西工大人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让我们期待中国航天创造更多奇迹!
(文字:杨佳琪、张亚男、潘子祺;审核:李春科、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