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鲲龙”领证,西工大人再立新功!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往期推送、科研院、对外联络办公室 点击数:

4月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 鲲龙”飞机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


(图自人民日报官微)


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是我校2020级工程博士,中航工业通飞华南飞机工业公司总工程师。作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总师,他组织建立了型号研制技术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工程制造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制上的空白。


(图自央视新闻)


AG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迫切需要而研制的重大航空装备。

在AG600飞机的研制历程中,我国填补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战略空白,完善了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加速了民用航空国产化进程,带动了民机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保障,锤炼了一批大型特种飞机工程研发、数字制造、敏捷试飞、适航审定领军人才,为该类飞机适航过程成功探索了实践路径,为后续其他重点飞机型号适航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民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工大人长期以来深度参与AG600研制工作,此次正式“领证”,展现了西工大师生校友的奉献与担当,值得每一位西工大人以此为骄傲与榜样!

西工大团队在行动!



民航学院李玉龙教授团队提出了“撞击能量疏导”的新设计理念,实现了鸟体动能疏导、能量可控分配与多级吸收。测试了飞机尾翼前缘结构材料相关模型参数,在保证前缘结构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抗鸟撞能力,同时实现结构减重。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岳珠峰教授领衔的飞行器结构完整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为该型号飞机主起落架开展了强度测试和收放功能试验研究。通过与航空工业起落架公司、通用飞机公司的技术人员精诚合作,努力攻关,为飞机主起落架结构设计的验证和评估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白俊强教授团队邱亚松老师、杨体浩老师全程参与飞机的气动设计、性能评估及难题攻关工作。



航空学院冯蕴雯教授课题组提供了民机维修工程分析总体框架体系与工作流程,为水陆两栖飞机维修策略、维修间隔制定、技术出版物编写、航材规划、工具设备规划等提供输入支持。



航空学院李斌教授、民航学院张永杰教授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了起落架、机体、机轮刹车集成相关研究,合作推进相关匹配设计分析的深化,为水陆两栖飞机严酷水环境机轮轮胎/刹车系统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航空学院赵旭副教授参与完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灭火任务系统投水过程仿真计算研究”,提供相关技术基础。



航空学院张安教授团队开展飞机汲水场景下航电系统显示、控制和告警功能逻辑设计工作,解决航电系统显示、控制和告警逻辑设计的难点,提高用户满意度。



航空学院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谷迎松副教授课题组与相关单位合作参与了飞机的气动伺服弹性分析、作动器刚度阻尼设计、试验试飞支持工作等。


孙中超老师(右一)和课题组的老师们在一起


航空学院孙中超副研究员课题组研究了飞机投水舱门机构系统相关问题,并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影响规律,对保证飞机任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学院徐绯教授参与了飞机近水面滑行的数值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主要包括复杂水(海)况波浪数学模型构造研究、高精度多功能数值波浪水池构建技术研究、水面飞行器近水面滑行喷溅性能的数值预测研究三个方面的工作。



软件学院郑炜副教授带领课题组深度参与航电系统、襟翼控制系统、机载操作系统相关10个核心配置项(DAL: 2A4B4C)的设计和适航性验证工作 。

“鲲龙”AG600的设计团队多人来自于西工大。其中,常务副总设计师王正龙,系航空学院1980级飞机设计专业本科、航空学院1984级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友。副总设计师贾重任,系航天学院1980级飞行力学专业本科校友。副总设计师、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试飞中心主任刘颖,系航空学院1997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校友。

此外,中航工业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沙长安,系航空学院1980级飞机设计专业本科校友。中航工业通飞研究院/华南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卫平,系机电学院1983级飞机制造工程专业本科校友。中航工业通飞研究院/华南公司副总工程师罗琳胤,系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1986级工程力学专业本科、航空学院1998级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航空学院2006级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校友。

中航工业试飞中心特级试飞员、“鲲龙”首飞机组机长赵生,系航空学院1995级飞行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友。中航工业试飞员中心主任、特级试飞员、“鲲龙”首飞机组副驾驶员陈明,系航海学院1991级机械制造工程专业本科校友。中航工业沈飞康霞,参与飞机 中后机身整个部段的舭桁上下位置壁板等结构的方案分析与详细设计工作,系机电学院2014级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友。

中航工业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杨荣,系航空学院2020级机械专业博士研究生。航电部部长石磊,系航空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研究生。

包括上述校友在内的一大批西工大人,在“鲲龙”研制、试飞、测试、适航取证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为“鲲龙”腾飞贡献了西工大人的力量和智慧。

乘风破浪,海天梦圆。

未来,一定有更多西工大学子为大国重器奉献智慧与汗水!


(审核: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