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国担使命 逐梦青春向未来”。3月26日,我校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在长安校区举行。校长宋保维,副校长詹浩、王伶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各培养单位的29位优秀研究生毕业生代表亲切交流,聆听同学们在毕业之际的所思所感,为同学们送上美好祝愿。座谈会由詹浩主持。

座谈会上,毕业生代表结合在校期间的亲历、亲见、亲闻,真情流露、争相发言,分享交流成长与收获,畅谈未来发展和愿景,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体会,聚焦母校的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就科研平台、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家纷纷表示感谢母校的悉心培养,并立志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航空学院博士毕业生江德印用“扎根、生长、绽放”三个关键词总结回顾了在西工大的求学岁月,表示未来会将母校“公诚勇毅”校训融入工作岗位当中,在教学中传承航空报国精神,培养更多心怀家国的学子,让青春在教育与科研一线继续绽放光芒。
航天学院博士毕业生刘秉瓒表示,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未来将始终践行“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争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本领高强、锐意进取、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新时代青年。
航海学院硕士毕业生胡鹏程在西工大求学七载,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蜕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海洋强国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从业者的默默努力和付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以“总师育人文化”为引领,在新的岗位践行“为国铸重剑”使命,为海洋强国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硕士毕业生郭彧昌认为研究生三年是自己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毕业后将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力学领域深耕,为国家国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从本科到博士,自动化学院毕业生李奥在西工大度过了数载春秋,他深情回顾一路的成长历程,“工大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奋斗的见证;一砖一瓦,都是我梦想的基石。”如今成为母校的一名博士辅导员,他立志“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剑”,矢志不渝为青春导航,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毕业生陈玮琦用“传承、突围、扎根”回望来时路,表示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一代代西工大人传承的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定力,他将在惯性导航领域继续深耕,努力把实验室磨砺出的“问题嗅觉”和“技术锐度”,转化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锋芒。
管理学院硕士毕业生齐恒毅深感母校不仅赋予了自己求知探索的勇气与智慧,更让自己深刻体悟到:以家国情怀为根基,以使命担当为指引,应在时代浪潮中追逐青春的理想与价值。未来将继续以总师校友为榜样,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己。
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首届学生、国家校企联合培养改革专项的实践者,硕士毕业生邓子辉得以深入国防建设一线、企业一线,深受“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文化的熏陶,他衷心感谢学校敢为人先的育人担当,未来将力争成为“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硕士毕业生蒋子健表示,正是母校“总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滋养,让自己从理论建模走向工程实践,从仿真验证迈向外场试验,每一次突破他都更加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创新绝非闭门造车,而是面向国家需求的躬身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天空与海洋上,用新质技术为国防与民生保驾护航。
柔性电子研究院博士毕业生吴琳回顾在西工大的求学经历,深切感受到母校为同学们提供的优质的学术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带着工大人独有的坚定信念以学术研究为桥梁,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为我国在柔性电子与光电材料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加纳籍硕士毕业生Kumi Moses说,很多非洲青年也像他一样在努力学习中国科技,努力成为非洲“留学中国第一代”,未来无论在哪里,都会带着西工大教授他的“材料配方”——“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努力成为推动中非合作的“新青年”,成为“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筑梦者”。
在认真听取毕业生代表们的发言后,詹浩感谢同学们开诚布公地交流和对学校的美好祝愿,表示要将大家的意见建议梳理分类后交由学校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切实解决好同学们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

宋保维代表学校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征程表示祝福。他表示,同学们的真情流露令人感动,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令人欣慰,心系家国、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更让学校为之骄傲。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每一位师生都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开拓进取、不懈奋斗,感谢大家在各类赛事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向全体毕业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不懈、厚积薄发。人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成长总是蕴藏泪水与汗水,只有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作为“铺路石”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二是自立自强、持续学习。学习永远在路上,要将学习作为终身事业,在新领域新业态中学习知识技能,在待人接物中学习社会经验;要发挥团队精神,学会团结协作,凝聚各方力量,更要自立自强,塑强个人核心优势;要锻造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阅己自省、磨砺成长。要善于正视自己的短板问题,着力探索补齐之道,激发内在动能潜力;要敢于在困境中磨砺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勇毅前行、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知不足而奋进 望远山而力行”,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最后,宋保维深情地说:“同学们,真诚地希望你们每一位都能够带着西工大的特色和烙印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在奔赴星辰大海的征程中传承西工大精神,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祝同学们前程似锦!”

宋保维为毕业生代表赠送3D打印“为国铸剑”雕塑模型。

(文字:王翠萍、成敏;摄影:卢迪;审核:马西平、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