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高位求进、笃行实干!校长宋保维深入调研校内相关单位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9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近日,校长宋保维带队先后深入教务部、图书馆、发展规划处、基建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国际合作处开展专项调研。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学校“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为牵引,紧盯“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堵点、痛点、难点,聚焦“十五五”期间重点核心竞争力指标,做好规划、打赢硬仗,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与相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座谈交流,深剖析、谈认识、提思路、谋举措,高位求进、笃行实干。副校长詹浩,党委副书记杨晓,副校长张艳宁、张开富、岳晓奎、王伶参加相关调研。

在听取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整体情况的汇报后,宋保维详细询问国家级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申报建设情况、学校基础建设项目进度、学生就业及深造率、各类人才队伍引育、高质量推进哈分校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他指出,相关单位要对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全面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在信息资源保障、发展定位、基础建设项目、学生工作、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下大功夫,统筹推进教育工作、科技工作、人才工作一体化发展,锚定“127”近期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奋力走出一条西部国防军工高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在听取本科教育教学相关工作汇报后,宋保维强调,学校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总结凝练能力和统筹全局能力,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谋划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一是提高站位,勠力同心。要深刻认识到本科生是学校最重要的元素,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本科生生源质量、创新创业能力、深造率、就业率等环节,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要有学习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向兄弟高校学习,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厚积薄发,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开花结果,聚焦“总师型”人才培养需求,做强“西工大品牌”。二是改革创新,体系推进。要加强人才培养领域,尤其是思政领域的开发建设,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主体,丰富红色育人基地;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动态调整、打破学院壁垒;要注重AI赋能,强化数智赋能教育,打造育人“新引擎”。三是资源优配,质效评价。要做好各类资源向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环节的靶向投入;要进一步丰富育人载体,将价值导向、政策评价贯穿于体系化建设环节当中,加强绩效评价和正负激励。

在长安校区图书馆调研座谈

在参观长安校区图书馆后,宋保维对图书信息资源保障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目标定位。要推进研究型图书馆建设,优化空间与信息资源配置,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全面提升战略支撑能力。二是强化特色建设。要加大对“总师育人文化”内涵的研究,开辟特色资源板块,推动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体系。三是实施“四个优化”策略。要着力做好功能优化、空间优化、队伍优化、服务优化,主动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推动空间高效利用与多元化开发,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四是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要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密对接学科服务需求,探索图书馆与AI技术协同发展,加强与校内各单位联动沟通,下好一盘棋、共织一张网。

与发展规划处座谈交流

在听取发展规划相关工作汇报后,宋保维指出,发展规划对于学校当前和后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提高工作政治站位。要做学校发展定位的建言者、改革创新的策划者、政策制度的倡导者,树立大局观、系统观,知责、尽责、担责。二是推动机构职能升级。要紧盯国家战略,摸清发展脉络,把握高等教育趋势,提高人岗适配度。三是优化学科专业调整。要构建学科专业体系,提升学科能级,促进工理文医协调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优化做强,加快一流学科布局与建设,创新评价体系,强化“责权利”有机统一。四是完善治理体系建设。要适时调整校园规划功能,论证优化学院/研究院、异地机构布局设置,健全评价体系。五是创新资源拓取配置。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拓宽资源来源渠道,聚焦提升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指标和发展方向高效利用,加强动态监测和评价。六是狠抓重点专项工作。要统筹做好“十四五”总结,本着“高、远、宽、深”原则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认真抓好“两万工程”。

在基建处调研座谈

在听取基建工作相关汇报后,宋保维指出,基建处全体领导干部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持续夯实基础建设项目,为学校“十五五”规划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于下一阶段工作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应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要抓住万亿国债历史性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支撑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二是挺膺担当。要当好“链长”,联动攻关,科学谋划,机制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保质保量做好各项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建强队伍。要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当好表率、作出示范,夯实专业化队伍建设,充实外援队伍。四是风险管控。要围绕质量、经费、进度、廉洁四个关键,出精品项目、出地标建筑,突出节俭,恪守廉洁,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座和关键变量。

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调研座谈

在听取学生工作相关汇报后,宋保维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勇当学生思政工作的“先锋队”。要主动与学生融成一体、打成一片,主动深入学生一线,深入实践活动现场,深入教学课堂,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思政品牌,谋划推动搭筑平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榜样引领作用。二是勇当学生创新创业的“指挥部”。要强化校-所-军-企联动,分类别、分层级、分赛道,打造面向战场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项目体系;要选优配强导师队伍,建好坚强学生队伍,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三是勇当学生深造就业的“导师团”。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重要指标,做好深造方面的引导,将提高学生深造率和出国率纳入培养单位考核评价体系;要把握就业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到大院大所等关键领域、重点单位、重要岗位就业;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AI思维,引导学生理解AI、善用AI,培养与AI协同进化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座谈

在听取科学研究相关工作汇报后,宋保维指出,科学技术研究院要以更大的担当,采取更大的改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入推进:一是人岗匹配、任务压实。要在关键核心岗位配置精兵强将,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动态调整机制,调动一切力量有序推进有组织科研。二是强化意识、机制创新。要常怀忧患意识,研究问题短板的根源所在,增强学习意识,走进上级机关、走进大院大所、走进兄弟高校调研学习;要强化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发挥学院-团队协同作用,推动校企、校所合作真正落地,以价值导向为牵引,支撑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建设。三是聚焦重点、高位推进。要大力推进“1→0”回溯性研究,着力谋划重大系统创新项目,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四是打造平台、提升能力。要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产出大成果、培育大人才,建强高端智库。五是风险防控、安全稳定。要紧盯重大项目科研外场与实验现场等重点安全领域;要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加强科研违规整肃,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以更大作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与人力资源部座谈交流

在听取人事人才工作相关汇报后,宋保维强调,要以聚焦核心竞争力、创新制度导向力、提升人才贡献力为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推进队伍建设工作,对于做好人事人才相关工作,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建强队伍。要加强人力资源需求的顶层设计,瞄准学校长期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学生规划、科研体量、平台建设等因素,制定师资队伍规划;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定位,善抓主要矛盾,围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核心,推动内培、外引的方式创新;要坚持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学校主管考核评价的部门要强化过程督导,切实推动目标责任制各项任务指标按期完成、取得实效;要坚持结果导向、资源调配,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于更多激励,重要资源向有贡献的主体投放。二是优化体制、提质增效。要加强对机构改革的持续研究,常态化“剪枝长新芽”;岗位聘任要突出贡献导向,用好岗位聘任、职称晋升“指挥棒”,持续完善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促进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畅通学校教师与校外企业、院所的人才流动,加强校企联合与合作,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和影响力。三是评价改革、绩效激励。要优化生态、打造特区,充分发挥异地研究院作用,精准布局“人才特区”,探索创新人才发展新模式;要优化薪酬、提质增效,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合理论证人才周期性与贡献持续性的关系;要分类评价、构建通道,为非事业编人员、管理干部等不同群体畅通发展通道,优化评价体系;要弘扬精神、铸魂强师,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和荣誉体系建设,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奖励体系。

与国际合作处调研座谈

在听取国际合作交流相关工作汇报后,宋保维表示,国际合作处要做学校国际化工作的“总链长”,为“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办好哈分校。要强化学习调研,明确办学指标,勤学习、善钻研,研究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汲取兄弟高校办学经验,思考人才培育引育举措;要构建学科专业,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模式;要汇聚多方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社会参与,将政策、企业、人才等多元力量汇聚到国际合作与办学当中。二是引进国际资源,打造办学品牌。要持续推动合作办学、合作项目和合作平台落实落地;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品牌与名牌”“伙伴与同伴”三对关系,坚持“量”和“质”齐头并进,擦亮境外办学名牌,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合作过程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研究论文方面的合作,产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三是创新组织模式,培养国际人才。要加强部门学院多方协同联动,职责划清、目标明确、指标具体,形成抓手,用好“指挥棒”,充分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要统筹留学研学,拓展国际视野,切实调动校内各方资源,培养具有更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总师型”人才,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要聚力重点区域,深耕精耕结果,面向重点国家及地区,充分用好异地机构办学资源,“广撒网、精聚焦”,突出“三航”特色,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大文章。

相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调研座谈。

(文字:王翠萍;摄影:卢迪;审核:马西平)